鋼材市場面臨血與火的考驗?
發布于:2011/8/24 來源:www.51ggdaii.com 點擊次數:
凌翰物流正是在與強強聯手的運營環境中我公司的管理水平更趨于嚴謹科學。凌翰物流在實力飛躍發展的今天,為各種客戶的不同需求得到滿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各類鋼鐵流通商已超過20萬家。可年營業收入億元以上的法人企業不到5%,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下的法人企業占60%以上。年銷售能力達到1000萬噸的企業簡直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企業鋼材銷售量在10萬噸以下。
顯然,我國鋼鐵流通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體,60%左右的流通量是通過中小企業來實現的。
眾所周知,時下正是各行各業轉型調整的關鍵時期。而這對于鋼鐵流通行業來說,要想更好更快的發展和提升,最為關鍵的核心就是提高行業集約化、規模化程度。
當然,提高20萬家流通商的集中度確實很困難,但它已成為業內棘手解決的問題。只有凝聚起來才有社會地位,才有話語權。目前,國內鋼廠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有9家,寶鋼和河北鋼鐵集團均超過3000萬噸。與鋼鐵生產企業相比,鋼鐵流通企業在資源掌控、定價話語權上只能長期處于弱勢被動地位。這在國外發達國家是沒有的,中國鋼鐵流通業必須加快實現兼并重組,早日改變這一傳統格局,為完善我國物流體系做出表率。
鋼鐵物流市場變數增多
步入后世界金融危機時代,在而在日本,
上海到濟南物流經營鋼材的一級流通商只有10家,二級、三級經營也不過80家左右。
從官方數據中證實,我國從事鋼鐵產品批發貿易的法人企業有15萬多家,我國現有鋼材市場八千多個。年銷售額在億元以上的鋼鐵產品現貨交易市場僅僅有200家,盡管他們年交易金額超過1萬億元,但推出的攤位卻高達8萬多個。而且這些企業提供的加工配送、倉儲物流、電子商務、金融信息等服務普遍不夠完善,不成規模,缺乏一定影響力。
從參與人員數量來劃分大中小型的話,同樣可以得出這一問題。上述統計也顯示,目前全國10人以下的鋼鐵貿易公司占到65.78%,11~50人的公司占到31.13%,50人以上的公司僅占3.09%。全球經濟復蘇減緩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呈現出了明顯趨緩跡象。無論是地產調控組合拳,還是節能減排風暴以及限電停電大潮等一系列變數,均使得鋼材市場歷經著“血與火”的嚴峻考驗。
如果說過去的市場表現相對“壓抑”,那么現在的市場更多充斥著行業“浮躁”。一定程度上來講,在市場變化莫測的今天,鋼鐵企業和流通企業已經陷入了陰霾當中。
鋼價動蕩起伏本是市場常態。國內鋼鐵流通企業傳統的“賭政策、賭心理、賭預期”經營之道也被生生擊垮。
最近這兩年,市場鋼價的透明,很快使得鋼貿“虧損”大戲頻頻登上舞臺。
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大量鋼鐵流通企業因不能承載市場高庫存跌價虧損,
上海到濟南物流看著每天丟掉一輛寶馬車,開始陷入極度迷茫。甚至一些流通企業不得已開始把希望寄托于“高回報”的期貨市場,可“期貨”最終真的還是上演了“壓挎駱駝背的最后一根稻草”。
除此以外,與鋼鐵流通企業息息相關的上游鋼廠,在面對減排頻頻打擊后更是步步逼迫流通企業的生存空間。近年來,相關部委加緊節能減排所開展的拉閘限電風波,讓大多鋼廠吃盡了苦頭,而這一效應隨即轉嫁給了流通商。產能的收縮,預期的放大,市場鋼價不定時地游戲起這群早已浮躁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