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物流業向高端轉型
發布于:2011/8/30 來源:www.51ggdaii.com 點擊次數:“深圳物流業可謂從車輪上起步,上海物流公司通過提供運輸和倉儲實現了行業最初積累。”有物流業界人士介紹。在這種模式下,物流企業擔當的是苦力角色,在環境成本日益高企、土地資源逐漸稀缺的今天,眾多物流企業在激烈競爭“紅海”中掙扎。
全新的供應鏈管理物流在深圳浮出水面,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中,深圳供應鏈管理企業開始受到世界企業巨子青睞。“在做什么、怎么做都賺錢的時候,企業不會有求變的動力,生產、渠道、銷售都想自己做。經濟嚴峻時,它才會發現經營管理中存在諸多不合理、存在諸多需要精簡外包的環節,才發現原來自己的核心是研發、是營銷,而采購、物流、倉儲、進出口這些非核心業務,原來都可以請怡亞通這樣的供應鏈管理企業做,把總成本降下來。怡亞通的機遇來了!”知名物流上市企業怡亞通董事長周國輝對記者說。
生產企業變“懶”些,賺錢可能反而變得更容易。上海到成都物流怡亞通正是圍繞企業的采購與分銷,提供從國際采購、進出口通關、物流加工、倉儲、保稅物流、代付貨款、庫存管理,到虛擬生產、流程外包等諸多服務。把自己的生意牢牢嵌入了思科、GE、IBM、飛利浦等世界500強的機體中。
一系列創新舉措使原本土得掉渣、累得吐血的物流業變得不同凡響,深圳供應鏈管理令全國業界刮目相看。
“深圳供應鏈管理企業體量龐大,對產業上下游承接和拉動效應明顯。”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秘書長鄭艷玲如是分析。目前GE、IBM、AMD、思科、惠普、松下、索尼、英邁、清華同方等世界500強和國內知名企業均與深圳供應鏈管理企業有深度合作,而這些供應鏈管理企業又為物流行業里的運輸、倉儲帶來集約效應。
http://www.51ggdaii.com/xinan/000080.htm
這是鏈條上的突破。
供應鏈金融——供應鏈管理企業為生產企業組織原料采購、進行銷售分包,均要占用大量資金,深發展等本土銀行看準商機,提供流動資金,實現銀企雙贏。由此,如怡亞通這樣的供應鏈管理企業,竟可在上下游撬動300多億元的年業務量。
即使云計算這樣的高端信息技術,深圳物流業也不覺陌生。深圳已提出依托公共物流信息平臺,以云計算、云服務、物聯網技術為手段,發展基于云計算的供應鏈一體化信息服務,貨運網上交易、電商物流等已呼之欲出。
截至“十一五”期末,深圳已擁有各類物流企業14000余家,上海到成都貨運其中供應鏈管理企業300多家,傳統物流服務加速向綜合第三方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服務轉變,涌現出華南城、順豐、怡亞通、騰邦、飛馬、越海等一批以深圳為總部的現代化、規模化、品牌化物流領軍企業。這是統計上的進步。
物聯網——利用RFID(電子標簽)技術,在每批原料和產品包裝上植入電子標簽,供應鏈管理企業通過網絡就可以準確追蹤這些材料和產品到了哪里,生產企業需要哪種物資、何時需要,只要向供應鏈管理企業開口就行了,十足“管家婆”。
“舉個例子,生產企業有100個拖車的產品要運輸,這樣規模的拖車企業很少,生產企業要與小拖車公司分散簽約又十分麻煩。外包給供應鏈管理企業,后者能專業地把握談判價格、選擇拖車企業,
化整為零解決生產企業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