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業對物流行業的影響何在?
發布于:2011/8/25 來源:www.51ggdaii.com 點擊次數:
物流運輸公司分別為客戶建立了檔案,開通了4008免費電話和接受客戶電話來訪、業務咨詢、跟蹤回訪,接受客戶反饋的意見和建議。
捷士國際貨運代理(深圳)有限公司高級銷售主管劉秋香告訴記者,迫于超載重罰的威懾下,目前全國很多物流企業都進入了不愿出車的觀望階段。自《條例》正式實施后的幾天內,記者在佛山明顯感覺到公路上的陶瓷成品以及生產原材料的大貨車比以前少了很多;在夾江縣境內,以往陶瓷成品以及生產原材料的車輛交織的情況已經消失,在隨后的幾天內,在夾江境內能看到的大貨車也是屈指可數,而且貨車的載貨量和往日相比是大大減少。
佛山陶瓷企業在前幾年紛紛外遷,佛山市政府“騰籠換鳥”政策的推動,
上海到綿陽物流也使得佛山的陶瓷企業能搶占優質原材料資源、降低產品的運輸成本,這無疑也是陶瓷銷售半徑越來越小的原因之一。中國幅員遼闊、市場太廣,在運輸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物流線已經變成了很多陶瓷企業的生命線,F在,大多陶瓷產品銷售半徑基本都保持在500公里范圍內,這在陶瓷行業內幾乎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7月正是全國陶瓷傳統的銷售淡季,不少企業在巨大的庫存和資金壓力下紛紛選擇了停產,期待市場轉好以后再進行生產。據了解,目前夾江產區閑置的產能已經接近四成,山東、江西、湖南等地停產率也非常高,隨著銷售市場的持續低迷,預計會有更多的生產線被迫關停。
例如夾江陶瓷產區,在歷史上,夾江的銷售半徑最遠曾經輻射到了東北地區,但是現在夾江陶瓷的銷售范圍基本上已經局限于西南、西北的西部市場,而西部市場份額的大部分又主要在川渝兩地,川渝兩地的市場份額現在已經占到了夾江陶瓷銷售額的8成左右,銷售半徑縮水不少。淄博、晉江、夾江等陶瓷成熟產區,在產業配套能力方面已經逐漸開始衰退,生產所需的優質原材料基本上都需要從外地運入,甚至部分產區,在色釉料方面也是從外省運進,運輸成本高昂。這也是很多產區的陶瓷銷售范圍正在逐步縮小的重要原因。
對于一些品牌度本身就不強的陶瓷產區,
上海到綿陽貨運在成本上漲、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企業已經在微利的生命線上掙扎,已經難以從內部全部消化上升的成本,因此,企業要生存就必須提高產品的出廠價格。但是,在經銷商方面,處于對產品價格的敏感,加上市場整體環境的慘淡,大多數陶瓷企業又不敢先漲價,擔心客戶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