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物流:物流業發展離不開信息、創新
發布于:2011/11/5 來源:www.51ggdaii.com 點擊次數:
在現代農業“農林產品加工技術與設備”領域中,新增了“農產品產地加工、產品保鮮、貯運包裝技術與成套設備”;“農林業機械”領域中,新增了“農林產品冷鏈物流設備”一項。同時,“糧食儲藏與流通”是新增產業領域,要求重點發展現代糧食輸送成套技術設備、糧食收購一體化快速檢測設備、糧食儲藏品質檢測技術、
上海物流糧食儲藏品質控制與處理技術、數字化糧食儲藏技術等。這些新技術,都將促進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安全控制。
中國遠洋物流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葉偉龍表示,我們所面臨的壓力既有整體物流企業能力偏弱和行業內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也有來自國外物流企業的競爭。中國物流企業對現代物流的理解相對滯后,對供應鏈管理的認識程度較低,有許多物流企業還僅僅從事運輸和倉儲業務,至多再加上一點增值服務,基本沒有供應鏈整合服務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物流企業整體競爭力的培育。
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聯合發布了,冷鏈物流設備、多項物流信息化技術首次被明確列入該領域。據空調制冷大市場調查了解,2011年度《指南》新增15項重點領域,刪除8項已基本實現產業化的重點領域,并對各領域下的具體內容進行了調整。
在優先發展的十大產業中,信息產業被列為第1項。據制冷快報記者了解,信息技術中,多項物流信息化技術被新增為重點發展領域:物聯網應用技術平臺,包括信息組織、控制、處理技術和軟件系統、RFID與無線通信、傳感技術等技術融合系統;
上海貨運公司電子商務信息系統,包括交易與服務、供應鏈管理、多式聯運技術與系統及相關應用產品、物流信息服務技術與平臺等。
局成志一行先后到內陸口岸場站、國際商貿城進行考察。局成志充分肯定了交通部門為義烏社會經濟發展所做的工作,認為“義烏試點”是國家戰略層面推出的重大改革舉措,義烏物流業的發展需要站在更高更寬的領域考慮,尤其是對“義烏港”的建設,要打破區域行政級別的限制,在全國范圍內通盤考慮,交通部將會幫助“義烏港”申請國際域名,使其成為具有“始發港”和“目的港”功能、聯合國承認的真正意義上的港口。
但是,在IBM軟件服務大中華區總監李永正的眼中,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大部分物流企業規模偏小,偏弱,專業人才匱乏,整合與協作能力差。“通過信息化手段來改變物流企業的現狀,刻不容緩。”李永正表示。
中國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首席顧問謝勤認為,通過智慧物流,貨物信息實時收集,貨物身在何處,能夠精確定位,縮短了物流作業時間,提高了物流運營效率,因為智慧物流,物流人力需求大大節約,最終減少物流成本,智慧物流讓彼此更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