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物流公司的發展
發布于:2011/8/23 來源:www.51ggdaii.com 點擊次數:
(1)旅客的中轉比例低
目前首都機場的首要功能定位是全國航空交通中心,
上海到青島貨運根據2008年中國國內旅客10大始發地旅客人數和份額統計,北京地區機場的始發地旅客為2161.1萬人次,所占份額為13%,其“國內”轉“國內”的功能有待發揮。但首都機場的旅客中轉比例目前不到10%,而國際公認指標要求達到30%至40%。由于韓國首爾仁川、日本東京成田兩大機場便利的中轉服務對航空旅客極具吸引力,以至目前每年中國-北美的旅客有30%左右通過這兩大機場中轉,這導致大量國際旅客的流失,造成國家民航收益的流失和國際影響力的下降。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可歸咎于首都機場“國際轉國際”樞紐功能的缺失和“國際與國內”中轉功能的弱化。其次是國家門戶機場和國際樞紐機場,首都機場國內轉國際的主體功能反映其作為整個國家的國內外銜接腹地的性質,首都機場以始發終到的國際旅客為主的旅客特性也直接反映其的國際交往中心的地位。
結合第三方物流行業內部分類部分所涉及到的不同類型企業的特征,這里可以找到第三方物流行業中的不同類型與不同類型的市場結構間的對應關系。
1.國際物流公司
國際綜合性跨國公司在第三方物流市場的競爭中處于相對有利的地位。
上海到青島貨運國際綜合型物流公司憑借多年發展建立起了高度發達的基礎設施和網絡結構,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高度的進入壁壘。
無論是國際間的快遞業務,還是綜合性一體化物流服務,國際第三方物流企業都具備很多國內的物流企業不具備的優勢。比如,有很強的海外網絡;豐富的行業知識和實際運營經驗;與國際物流客戶有良好關系;先進的IT系統;有來自總部的強有力財務支持。
但是他們與國內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比較也有劣勢,主要表現在:在中國缺少網絡系統,中國的業務還很有限且相對成本較高等。尤其是他們在中國的經營有明顯的區域性,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的大城市,而且其服務的對象主要是以三資企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