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條款”
發布于:2011/7/21 來源:上海凌翰物流 點擊次數: 上海到哈爾濱專線商業沙場上的戰爭無處不在,但它很多時候更需要和平。“和能生財”,尤其處于同一價值鏈條的關聯企業,若能保持攜手共進,其創造價值的總和遠比通過打壓傷害得到的多。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流通企業似乎對市場的“和平發展”(或說“和諧發展”)的理解,更趨向于上述兩種方式的前一種。由于中國流通市場環境的不成熟,擁有較多網絡渠道資源的零售商成為“蹺蹺板”上的重心,其打壓供應商、擠兌物流商的“霸王條款”枚不勝舉。 上海至哈爾濱貨運專線
在流通企業強勢背后,是上游供應商,中間物流商成為“被盤剝,被損害者”。“渠道為王”給流通企業構筑的金字塔,很多是建立在他人受損上的金字塔。但被埋藏在塔基的深重積怨,顛簸著那些金字塔,顛簸著流通供應鏈,更顛簸著商業生態鏈。
近年來,隨著流通市場的不斷完善,消費群體的日益成熟,流通企業“渠道為王”模式下的紅利,逐漸黯淡失色——被越來越多元化的渠道分流,被消費者越來越挑剔的削弱。高懸“渠道為王”的霸王旗似演變成“渠道危亡”的落魄旗。 上海物流公司
在去年春天,一直讓供應商傷痕累累的“價格屠戶”——國美電器集團主席黃光裕,忽然慈眉善目地告訴大家,他要叫停門店的擴張,要與供應商互信合作。原因何在?因為黃主席發現以目前的零售利潤不過2%左右,如果整合供應鏈,就能創造2%左右的利潤。而在國美與供應商修好,重舉物流協同的大旗后,是國內流通行業的一股革新潮——優化供應鏈管理,實現產業升級發展。這讓新興的物流業也在這場浪潮中驀然發現自身價值。“渠道為王”要變“物流為王”?
這不過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正在產業升級的中國流通業似乎更需要倡導 “和諧共贏”的價值觀。而不容回避一種現實:商戰由來殘酷,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博弈。此消彼長的博弈中,總有一方扮演著主角,其他人做配角。在供應鏈條上總有一個強者扮演著鏈主的角色。誰是新形勢下的王者?
高手的比武,從來不要刀光劍影,只要智慧和內功。在產業升級的新形勢下,流通業的供應鏈鏈主,將不再是蹺蹺板上的單邊霸王,不再是拼渠道資源等硬功夫,而是靠智慧的文化理念,智慧的管理體制,智慧的創新服務,成為供應鏈上的贏家,讓富有創新精神的和諧價值觀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